梁琪惠,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大三学生。2013年的寒假,她通过AIESEC获得去马来西亚作海外志愿者的机会。梁琪惠的志愿者项目与环保工作有关,她的身影出现在当地的商场、学校,甚至“地球一小时”活动中。
“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什么人一起做”, 49天志愿者生活里,梁琪惠遇到了他们,也遇见了自己。
我们:AIESECer
梁琪惠参与的项目叫作Miracle,简单来说就是协助当地志愿者协助做环保活动策划和执行,当中包括零碎的设计、沟通工作。项目大部分时间只有两个志愿者,梁琪恵和Kenzie——一个休学来大马的美国女生。由于人少,她们受到了当地志愿者非常热情的照顾。

(保护大象行动 彩绘展览)
一开始,最重要的工作是于当地的学校和商场开环保展览。一连数周,梁琪惠她们都在筹备——把收集来的废弃纸杯涂色,制作成展品;每周和AIESECer们开会讨论活动细节,考察活动场地并准备物资;在校内开了工作坊,一起打扮成公主在校园进行活动宣传……但当筹备工作接近尾声时,活动方突然延迟了展览时间,“我们紧锣密鼓的准备都停了下来,当时真的感到非常泄气”。可惜最后,她们的工作成果也只能让给下个志愿期的伙伴了。
那之后,恰逢马来西亚WWF举行“地球一小时”,梁琪恵和Kenzie便去客串志愿者。WWF在吉隆坡的一个大型商场外搭建了舞台,她们在现场穿上“Earth Hour”的衣服协助活动方募捐。夜幕降临,舞台在盛大的熄灯仪式中突然失色,却又在全场的蜡烛光中亮起。两人点着蜡烛,挽手欣赏舞台表演。

(在吉隆坡参加Earth Hour志愿活动)
在优越舒适的吉隆坡,梁琪惠认为自己能真正做一番环保事业的空间比较少。“大马经济发展得不错,人口素质不低,所以我们的志愿工作都比较轻松。”可正因为这样,她们也多了心思去挖掘遇见的人,去发现自己。
他们:室友 马来西亚华人
梁琪惠所在的宿舍是两个大陆人、一个台湾人和一个美国人的奇妙组合。每当月明星稀时,身处异国的四个人齐齐将思乡之情化作讨论的热情,像模像样地开起了两国三地的“政治会议”。她们并不因国籍不同而分帮结派,而是各抒己见,自由演说。“我们的会议没有大家想象中的火药味,大概是因为我们习惯于聚焦在自己的国家或地域上,而非一味地与他人比较。”那段时期,朝鲜核弹问题是时事热点,Kenzie表现出了自己可爱的担忧——对于爆炸的声音非常敏感。不幸的是,梁琪惠的闹钟铃声就是一个倒计时的爆炸声……每天清晨闹钟响起,Kenzie一定会在惊吓中醒来,上串下跳。
室友的客观礼貌,让梁琪惠从“随时准备捍卫祖国”的防备中解脱出来。
说到与当地人的相处,梁琪惠特别提到了马来西亚华人(下简称马华)。马华多是从中国福建、广东等一带迁来的移民,普遍懂得粤语,占到马来西亚总人口的近三成。来自广东的梁琪惠为此感到亲切,“马华遇到老乡十分热情,不停地要跟我用粤语沟通。但他们在大马呆得太久了,粤语很是蹩脚呢。”她这样形容和自己一起去听大马五月天演唱会的马华们。
有一次,梁琪惠搭上了一个马华的顺风车,两人在车上的交流令她感触良多。年轻的马华是听着祖辈的故事长大的,对中国的印象几乎停留在了七十年代。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大马扎下深深的根,并没有回过中国,透过网络得知的信息亦趋于片面甚至负面(如“蝗虫事件”),以至于对故土的态度显得有些暧昧。马华们的热情友善当中隐藏着丝丝疏离,这不免令梁琪惠感到失落。
自己:脱胎换骨的梁琪惠
谈起感悟,梁琪惠说,“出国做公益这件事本身,对我的影响很大。”许多人对于海外志愿者产生一定功利性的判断,认为他们可能看重的是出国的机会。“但独自一人海外生活的经历几乎令我脱胎换骨,这种快速地成熟可以帮我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Shelter Home 第一次接触HIV儿童)
梁琪惠曾作为北师珠AIESEC的负责人,了解过许多大学生作海外志愿者的情况。总体而言,这样的经历所带来最直接的收获便是沟通能力的提升。所谓提升,不是指语言技巧变得有多花哨,而是学会了如何能将自己的想法适当地表达出来。他们与不同国家的人生活在一起,看得到更多可能性,而沟通则意味着更多的包容与尊重。
同时,海外志愿者也会在“水土不服”的边缘挣扎。这种挣扎是之于各个方面的,语言上、身体上、心理上……不同的文化一旦碰头,冲击效果在所难免,但“熬过去”的结果对于文化良好交流的贡献亦是巨大的。梁琪惠举了个例子——大马人至今仍维持着许多原始信仰,她到当地学校旁听时,恰逢祭拜的时刻,老师竟停下讲课,而学生则拿出软垫开始进行祭拜仪式。为了不让学习耽误信仰的崇拜,这样奇特的场景每天都会在课堂中上演。虽然吃惊,但梁琪惠仍重复了一次次仪式,以示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世界和平的第一步,而置身海外的“水土不服”无疑催化了对尊重的理解与学习。
“如果愿景是通过文化交流实现世界和平,那么做公益是其中一种实现方式。”毕竟改变世界的浩荡工程,要靠这帮从最初就被引导向善的志愿者们的参与,他们的发展是被强调的第一关。
(文/校记者团 曹斯静 李嘉慧 戴艺茹 图/梁琪惠)
简介
AIESEC(埃塞克)是国际学生组织,致力于为青年学生提供发展领导力、参与公益实践和商业实习的机会。我校AIESEC距今成立两年,今年暑假,约30名北师珠学生通过参加埃塞克海外志愿者计划,去到俄罗斯、印度、突尼斯等国家当志愿者,支援项目包括文化教育、艾滋病防治、社会调查等。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来,WWF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在全世界拥有将近520万支持者和一个在100多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