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坚持就会有希望--访“蚝事多磨”项目负责人郑墉

文章来源     时间:01月06日  点击次数:   [ 字体:  ]  

近日,我校创行团队“蚝事多磨”项目顺利通过2013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审批。该项目负责人郑墉是我校国际商学部2011级学生,在接受校记者团专访时,他详细介绍了负责“蚝事多磨”项目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坚持是一种态度

我校关于蚝壳产品的调研开始于2010年9月,而郑墉在2011年一入学就加入此类项目研究,到现在已有三年多。在这三年里,“蚝事多磨”整个团队进行了多次调研,大家一直秉持“遇到困难不放弃,遇到挫折不气馁”的信念,努力坚持。

准备商业计划书是申请项目审批工作中耗时最多的环节。记者了解到,郑墉和队员从2013年3月份开始写商业计划书,经过反复修改,五月份才提交。他表示,正是因为这么久的坚持,我们的项目才会有今天的成熟完善,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通过国家大学生创业审批。对此,郑墉的感受是:“决定开始做一件事就要做好,做到最后。”

实践检验理论

郑墉在采访过程中一直强调着“实践”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常常会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前对事物本身有许多的设想,但是只有通过真正亲身体验之后才能证实事情可行与否。”

项目组成员为了“蚝事多磨”项目进行了许多的调研和实地考察。最近的调研地是会同村。大家用项目研制出的蚝壳粉来尝试培育生菜,本以为会有明显的种植效果,谁知试种结果却不乐观,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由于大家对蔬菜的种植方式了解不够,导致试种结果出现偏差。最后在专业种植人员的帮助下,收到了不错的效益。还有许多的类似经历,让郑墉等人不断修正理论,也更加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意义。

负责人要有凝聚力

“如果你的团队想去出海冒险,首先要做的不是找船工帮你造船,而是先激发队员对实现目标的渴望,要让他们相信梦想实现后可以使世界变得不一样。”

本以为蚝壳粉或蚝壳涂料这样环保的产品,一进入市场肯定会很受欢迎。可产品进入市场后,因大多数公司对蚝壳的价值不是很了解,所以产品的销量并不高,这让郑墉和队友都些有些失望。可作为团队的负责人他不能灰心,而是要鼓舞队员的士气。他给每个人发邮件打气,然后把大家聚起来,一起吃饭、唱歌,排解郁闷的心情,走出阴影。重整士气后,郑墉又带领队员齐心协力商讨下一步的计划,并对蚝壳产品做了一个微生物研究报告。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一些公司开始接纳试用蚝壳产品。郑墉笑着说:“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实现目标需要行动

在许多人眼里,“创业”可能意味着大量精细的工作和各种因素的支持才能够踏出第一步。而在郑墉的眼里,他把创业归纳为:“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拥有一个好的创业想法,具备实现目标的行动力。”

生活中的郑墉是一位富有责任心、对事物执着、喜欢挑战的广东大男孩。他表示:“大学生活中不可能什么都按计划来,也会有突发状况,但我们要学会应对,不能因为意外情况阻碍了行动力。要积极面对,理智选择,做些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谈到“蚝事多磨”的未来,郑墉希望成立一家上市公司,把蚝壳项目做成产业链运营下去。目前第一步就是寻找资金然后选择合适的制造工厂,一步步的运营下去。对于这些计划的实现郑墉很有信心:“因为我们的蚝壳有环保优势,相比市面上一些含有甲醛或甲苯的工业涂料,蚝壳更天然绿色。”

对于想要创业的学弟学妹们,郑墉的建议是,首先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一步步实现心中的创业想法,最重要的是要把与团队的合作放在第一位。

后记:在2012年,“蚝事多磨”项目凭借肥料、饲料两大方向,在赛扶(现创行)创新公益大赛世界杯中国站中夺得亚军。截至目前,蚝壳粉用于肥料与饲料方向已被广泛推广至广东珠海地区的种植业、养殖业。共清理蚝壳9800吨,帮助渔民年收入提高61%,使加工厂生产效率提高38%。2013年,“蚝事多磨”项目团队将继续脚踏实地做项目,希望走得更高更远!

(文/校记者团 孙蕊 李嘉慧 戴艺茹)

编辑:廖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