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系列报道之十】应用数学学院李艳斐:以工匠之心 换四年不悔

文章来源     时间:02月21日  点击次数:   [ 字体:  ]  

 编者按:2016年12月30日上午,学校在国际交流中心召开部门负责人集体廉政谈话暨工作思路汇报会。涂清云校长提出要以工匠精神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是学校的发展思路,“以人为本,追求卓越”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工匠精神与学校的办学理念高度契合。涂校长进一步对工匠精神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一种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匠精神代表的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我们要把工匠精神运用于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中,用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中,从人才培养的理念、思路到教学管理的理念、思路,以及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规格要求,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方面面;我们也要把工匠精神用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用在后勤管理、基建工程管理和安全保卫等管理的方方面面,每一项工作,都可以找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切入点。

是的,在工匠精神的感召、引领下,学校各项工作必将更好更快发展,学子们的梦想必将一步一步实现。


本网讯(记者 欧晋华 吴思妮)李艳斐,应用数学学院2013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2016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当年,她远离家乡,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在这里逐个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越走越远。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李艳斐在大学的成长与蜕变。

目标:在追求卓越的路上脚踏实地

我们在图书馆第一次见到李艳斐。她从三楼下来,一袭干练的短发,较为文弱的身子,给我们第一眼的感觉是为人随和、谦逊。交谈时,她略带腼腆、有些紧张,但眼神中,却透着一种坚定。就是这样的她,让自己的小目标一个个的实现。

问及大学后树立的第一个目标,李艳斐同学毫不犹豫地说,是考研、获得国家奖学金。当她第一次去询问国家奖学金事宜时,老师说,很少有学生大一就来咨询奖学金的事情。的确,对于一个新生来说,国家奖学金是比较遥远的。但是,她却更加坚定了。

于是,她开始向往届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习,看看他们走过的路,一点点地向他们靠近。

她说,有了前人的经验,还需要自己的摸索。她的同学说,平时,李艳斐在上课之前,都会把课程全部预习一遍,带着在这其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学习。此外,她也会在网上查找更简便的运算方法,清楚每一个步骤,同时能够自我批改。

这样的学习习惯她一直坚持下来。最终,她如愿以偿,实现目标!

学习:让我拥有匠人的耐力

“耐力,是大学四年我自身最大的变化”, 李艳斐这样说。

在学习数学专业课的时候,最初往往会觉得它很枯燥,经常会有坚持不下去、想放弃的时候。每到这时,李艳斐都会跟自己说,再忍耐一下、坚持一下。于是,她耐心地重新整理思路,一步步地解决每一个难题,慢慢地将自己融入到数学的世界中,靠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

最后,她在一次又一次的耐心和坚持中,找到了自己的学科兴趣和突破点。以后的每一次考试都能让她信心倍增。如果没有当初的忍耐,就不会发现最后的宝库!

大学里,除了学习,她还有一项坚持了四年的运动——跆拳道。跆拳道的训练让她时刻保持清醒和敏锐,同时帮助他进行健康管理。不知道是因为高强度的跆拳道体能训练,还是耗脑力的学习,她打趣地说,“瘦了快半个自己。”

旅行:让我懂得于细微处感知美好

生活中,李艳斐喜欢旅行,更喜欢去一些著名大学游历。她去过北大,感受过古老的建筑;去过香港理工大学,感受过校园里言论自由的环境;去过中山大学的本部校区,领略过岭南的人文底蕴。她说,这些都是自己很向往的大学。

说起旅行中难忘的经历,她回忆起那一年暑假,她自驾带着爸妈到山西周围的一些景点游玩。她说,和家人共度的时光给予了她无尽的养分。

感谢一路的引路人

李艳斐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在一路磕磕碰碰的成长中,总有贵人指引着自己。她仍然记得,在学习的瓶颈时,表姐的一番话“就算那节课全班人只有一个人听懂,那个人也必须是自己!”

正是因为一路上的引路人,让她少走了很多弯路,也避免走进思想的死胡同!在采访中,她一直将感谢挂在嘴边。

如今,原本打算考研的李艳斐同学,现在选择出国深造,往更远大的目标前进,希望在金融工程领域不断探索,领略更多,感知更多,始终保持一颗追求卓越的工匠之心,无论再过几个十年,做着怎样的事,回望过去的路,仍然不悔!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蔡旻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