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系列报道之十五】管理学院李金威:向更好的自己靠近

文章来源     时间:03月10日  点击次数:   [ 字体:  ]  

本网讯(记者  肖瞳)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3级李金威于2014年10月获专业一等奖学金,同年同月荣获社会工作奖学金,次年5月获专业特等奖学金,同年12月及2016年8月分别于IEIPM国际会议以及ICEICT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两篇核心论文。正准备出国考研的他,特地抽出时间接受了采访。不得不说,在采访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能从他的谈吐里感受到谦和与低调。

天赋启蒙于“歪”脑筋

和多数同代人相似,金威同学在专业选择方面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儿时经历的影响。他说自己小时候爱玩游戏,有时不免使用一些“小技巧”,走一点捷径。适逢班里有个专攻电脑的大神级人物,金威同学在向其讨教的过程中,渐渐对代码产生了兴趣,且日益浓厚。当时还是小学生的他,已经掌握了脚本代码。

“天赋启蒙于‘歪’脑筋”和这种经历甚是贴切。

小小年纪的他,并未满足于那种程度的技能状态。以至于到高考志愿填报时,他坚定地选择了计算机方向的专业。

据金威同学解释,他所在的专业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商业分析方向,一个是信息技术方向,虽然他选择了后者,但专业学习也涵盖了别的知识,比如大数据的分析,总括为技术与管理两个领域。对此,金威认为零散地兼顾双领域使他在偏爱的技术层面显得“不够精通”。他更倾向于“技术型”,看重重要性和实用性。

其向上钻研的匠人品格由此可见一斑。


热情与环境激励他不断向前

做功在计算机技术的大神们每日作息时间表里占的比重,都是超乎常人想象的。在谈到这一点时,金威深表认同,点头附和。他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日常,尤其提到写论文和完成期末作业期间,起早贪黑却不觉得很累,超越了生物钟,每天都往复不断地编写、改正、再整理等等。问其何故精力充沛,他说自己是被每完成一件事情后所获得的成就感激励着,鼓舞着。

“做编程感觉像在玩游戏一样。”学长幽默地打了个比喻。

促使他不断向前的,除了对专业的热情,还有大环境的影响。

在北师大本部有交换生经历,使他对本部图书馆的学习氛围感触颇深,他觉得即便是用“人满为患”来形容也不为过。此行结束后,学长回到学校进行了关于校图书馆选座系统的案例分析,“他们图书馆的位置是远远不够的”,这种震撼性学习氛围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而这样的强烈的求知欲,也同时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踏入校门的那刻起,李金威学长就下定决心考研,原本打算深造于清华北大,后来受到周围朋友老师的影响,再根据专业性质,认为出国是个更好的选择,初步瞄准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等排位上等的世界名牌大学。为了能够达成自己的目标,他现在一直在语言技能上下功夫。“但现在只能考美国三十名左右的大学,不是很理想。”他这样说道。这外人看来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了,但是他依旧对自己有着更高的标准和定位,希望自己能到更好更优秀的学校去学习。这样积极进取,不满足于当下的心态着实令人敬佩。

然而,再优秀的人也有遇坎的时候,金威说在编码设计过程中也会遇到瓶颈,为此困扰不已,但他始终没有停止再尝试。“突然就感觉好累啊,然后就去吃了个饭,回来再向老师请教一番就继续编下去了”。不是说遇到艰难险阻了就畏缩逃避,而真的只是将困难生活化,“一顿晚饭”的缓解,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儿。在遭遇困难时不断进行自我调适,一点点地塑造了今天的他。他如今的成就和遇挫时的坦荡从容,也都离不开昔日的磨砺、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

独辟蹊径,不计得失

当今许多中国人讲英文会不时地落入中文思路设下的窠臼,由此延伸出一系列贻笑大方的中式英语,即“Chinglish”。基于这种现实状况,李金威比较了中国四大翻译器,发现现阶段并没有对Chinglish这种特殊的语言混交现象进行成章的整理,并且也缺少对这类错误语言的更正。在他看来,Chinglish的存在一方面虽然反映了中国大众积极乐观的娱乐心态以及令人眼前一亮的奇思妙想;但另一方面,Chinglish的畸形表达也会对正常的异国交流产生一定的阻碍,毕竟你最终还是得拿像样的英文同外国友人“平等交流”。因此,李金威借助导师提供的源代码、收集认知最大化范围内的中式英语案例再录入系统并反复更改整合,创建了自己独有的带有更正性质的计算机翻译系统。“以至于后来翻译出的东西都是百分百正确的。”李金威在阐述时,脸上透露着几分欣慰和自豪。此项目后来也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了IEIPM等著名论文网站上,题为《Recognition of False-friend and Machine Translation Technology》。

遗憾的是,金威忙于学业以及自认为能力有限,并没有将此项目继续完善推广下去,不过这次经历使他成长了不少,也或多或少为后来的项目研究埋下了伏笔。

2016年8月,李金威针对大学生检索论文所遇到的滞后性等问题提出了创建微信论文检索引擎相关想法,以提高新发表论文的时效性,简化繁琐的转码程序,从而使新想法新概念新理论发表的有效期间内能够更快地被广泛传阅和熟知,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专利的有效获取、大大减少了“撞衫悲剧”发生的可能性。同样遗憾的是,受限于若干因素,这个想法目前仅仅停步于理论上,即在ICEICT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The Monitoring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Inference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Related Public Opinion》。但是,“一切失去都会有更出众的再获取”,因此,以上的想法一定会在未来的社会里一鸣惊人,此时的它们还只是熟睡在智慧的摇篮里。

在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李金威对于团队精神深有感悟:“以前做什么事都是自己包办完全用不着别人操心,经历了这些才发现,原来团队里的分工是多么的重要”。同时,他也非常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帮助与辅导,说到这时,他流露出满满的感激之情。

经验分享

根据自身经验,李金威同学在论文写作方面给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他认为,论文写作的出发点首先是自己的思想,产生疑问后应再加深理解并反复分析,而这些思想需要系统的框架整理呈现,因此需要借鉴优秀的论文稿,学习格式和学术语言,更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对于那些在自己论文上“偷工减料”的现象,学长反复强调了“原创”的价值和品德,“白手起家”远远优于“坐享其成”。

身边朋友对他的评价


项目合作伙伴(组长):金威在团队中的贡献还是很突出的。虽然在项目期间,也出现过他和队里的成员有分歧的情况,但不得不提的是他做事情非常认真负责。即便是在假期,也一直和我留在学校一起研究,付出了很多。

项目合作伙伴二:他做事很认真,会盯着一个问题,想不同的解决方法,也常常找老师沟通自己的思路,寻找更好的路径去提升,让事情做得更完美。

李金威为人折服的不仅仅在于他的成就,更在于他过人的自制力以及动人的思想,犹如暗夜繁星,无须像月亮借助他人的光芒,而是使自身往更优秀的方向去努力,绽放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芒。

摄影:江子瀚 编辑:叶文韵